
深圳艾为电气技术有限公司新三板退市潮才过去没多久,创业板又迎来一位“新能源电控小巨人”——艾为电气。听上去是个“国家高新”“小巨人”,背后故事却一点都不小股票配资平仓线,反而像极了那种“电力够猛,治理够乱”的企业样本。
一、IPO 进程:闪电起跑
2025 年 6 月 20 日,艾为电气向深交所递交招股书,当天就获受理,跑得比谁都快。9 月 16 日,公司火速完成了首轮问询回复,对深交所抛出的 17 个问题逐一回应,看上去一切顺风顺水。
公司主营产品应用于新能源汽车的热管理系统,与电池系统、电源系统、电 驱系统、增程器系统(仅用于增程式电动车)以及车辆外部的充电基础设施共同 构成了新能源汽车高压系统。报告期内,公司主营业务收入主要来源于热管理高压控制器。各期的热管理 高压控制器收入分别为 21,030.54 万元、33,740.98 万元和 44,043.64 万元,呈快 速增长趋势。
问题是,这 17 个问题能不能答圆,市场可不只是看文件厚度,而是要看“锅底有没有裂”。
二、财务数据:虚减虚增“齐活”
财政部的处罚决定书已经把艾为电气的“老底”抖出来了:前任审计机构巨源立德,居然敢玩“虚假审计”的活儿。于是,艾为电气的财务数据就像魔术表演:
货币资金虚减 1375.96 万元,减掉了个 89%;
未分配利润反手虚增 3336.32 万元,翻倍还要多 11%;
研发费用再加戏,虚增了 586.13 万元。
左手减、右手加,财报成了“拼盘菜”。更微妙的是,公司 IPO 文件里披露的财务数据,和财政部查出来的并不一样。于是投资者心里的问号就出来了:这到底是企业算错账,还是审计师写错剧本?
三、股权代持:兄弟散伙未了案
要说艾为电气最有戏剧性的,还得是股权代持。
创始人梁向辉当年请韩光帮忙代持,韩光表面上拿了 100% 股权,实际上自己只要 5%,剩下 95% 代梁向辉保管。后来还请来曹伟华入局,股权又洗了一轮。问题是——没有签委托协议,韩光干脆拒绝配合访谈。于是,梁向辉直接把韩光告到深圳国际仲裁院,案子今年 4 月才开庭,现在还没结果。
四、上市募资用途:新能源故事还是财务补洞?
艾为电气计划募资 9.3 亿元,用于新能源汽车高压控制部件智能制造基地、研发中心、信息化系统和补流。听上去很“硬科技”,但市场看点在于:你前脚财务迷雾没澄清,后脚要拿近 10 个亿——这钱究竟是为造车提效,还是为财务补洞?
艾为电气的 IPO 故事股票配资平仓线,活脱脱是“新能源外壳+财务疑云+股权暗雷”的三重奏。要是财务水分没弄干净、股权纠纷没尘埃落定,上市这条路,走着走着就可能“电压过高、保险丝烧断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