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作为国内电连接与照明行业的领军企业什么叫配资炒股,公牛集团2025年上半年业绩出现营收与净利润双降态势,传统核心业务增长遇阻,新能源等新业务尚未形成有效支撑,叠加募投项目推进迟缓,企业正面临转型关键期的多重考验。
业绩数据深度拆解:营利双降趋势下,二季度成下滑“重灾区”
翻开公牛集团2025年半年报,两组核心数据格外引人关注: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81.68亿元,同比下降2.6%;归母净利润20.6亿元,同比下降8%,这是公司近年来首次在半年度周期内出现营利同步下滑。
若进一步拆分季度表现,业绩压力的集中释放更为明显。第二季度,公司营收为42.46亿元,同比降幅扩大至7.37%;归母扣非净利润10.85亿元,同比下滑幅度高达17.16%,较一季度表现差距显著,显示市场需求与企业经营效率在二季度面临更大挑战。
盈利能力层面,毛利率的细微变动也对净利润产生了直接影响。2025年上半年,公司销售毛利率为42.33%,较上年同期减少0.61个百分点。浙商证券在相关研报中分析指出,这一变化主要源于两方面因素:一是原材料铜价的阶段性波动,直接影响生产成本;二是公司产品结构调整,短期内对整体盈利水平形成一定压力。
为应对盈利承压,公牛集团在费用管控上采取了主动收缩策略。从销售费用来看,此前数年该费用呈持续上升趋势,2020年上半年为2.24亿元,到2024年上半年已增至6.71亿元,而2025年上半年销售费用同比下降17.13%,降至5.56亿元,公司明确表示主要因市场推广与广告投入的缩减。研发投入同样有所调整,报告期内研发费用2.86亿元,同比下滑21.56%,公司称系研发项目阶段性调整所致。
主业增长逻辑复盘:四年增速连降后首现负增长,超九成营收来源遇冷
回顾公牛集团近五年上半年营收增速,可清晰看到增长动能的逐步减弱:2021年上半年增速高达41.65%,2022年上半年降至17.5%,2023年上半年进一步放缓至11.03%,2024年上半年维持在10.45%,2025年上半年则首次转为负增长,降至-2.6%,增速下滑趋势已持续四年。
营收增速转负的核心原因,在于公司两大核心业务板块的同步遇冷。公开资料显示,公牛集团业务体系分为电连接、智能电工照明、新能源三大板块,其中电连接与智能电工照明业务是绝对主力,贡献了超九成的营收。但2025年上半年,这两大业务均出现不同程度下滑:电连接业务收入36.62亿元,同比下降5.37%;智能电工照明业务收入40.94亿元,同比下降2.78%。
即便公司在产品端持续推陈出新,在渠道端推进管理变革,仍未能扭转两大主业的下滑态势。深入分析可见,这一结果是行业环境与市场竞争共同作用的产物。从行业关联来看,墙壁开关插座等核心产品与房地产行业、家装市场需求高度绑定,当前房地产行业深度调整,直接抑制了下游消费需求;从市场竞争来看,开关插座领域面临西门子、施耐德、罗格朗、西蒙等国际品牌的竞争压力,LED照明板块则需与欧普、雷士、飞利浦、松下等知名品牌争夺市场份额,竞争格局日趋激烈。
新业务布局审视:新能源增速腰斩、海外收入占比不足2%,新赛道尚未形成支撑力
在传统主业增长乏力的背景下,公牛集团将新增长动能寄托于新能源业务、新孵化业务与国际化布局,试图通过拓展新赛道实现突破。
新能源业务是公司重点发力方向,目前主要围绕C端与B端市场展开。2025年上半年,C端市场推出“天际”“微星”系列充电桩新品,进一步丰富产品矩阵;B端市场已完成城市/高速快充、专线/专属充电等业务覆盖,初步形成业务布局。但从实际推进来看,挑战依然存在:大型客户对技术标准、认证体系要求严格,合作门槛较高;中小型客户分布零散、需求多样,对公司渠道覆盖与服务响应能力提出更高要求。
从业绩贡献来看,新能源业务尚未具备“挑大梁”的能力。2025年上半年,该业务收入3.86亿元,虽同比增长33.52%,但与上年同期120.22%的高速增长相比,增速大幅放缓,且占总营收比例不足5%,其增量难以对冲传统主业下滑带来的压力。
新孵化业务方面,公司聚焦AI与新能源赛道细分机会,推进数据中心、太阳能照明业务布局,半年报中仅提及这些业务“实现良好增长”,未披露具体收入数据,侧面反映出相关业务仍处于早期培育阶段,尚未形成规模化效应。
国际化布局是另一重要方向。自2024年起,公牛品牌正式启动出海进程,电连接与家装品类从东南亚逐步拓展至欧洲、中东及拉美地区,新能源品类从欧洲延伸至更多新兴市场,渠道模式也从线下拓展至跨境电商,目前业务已覆盖40多个国家。但从收入规模来看,海外业务仍处于“拓荒期”:2024年全年境外收入仅2.4亿元,占总营收比例仅1.42%;2025年半年报也明确表示,“海外市场处于业务拓展初期,尚需逐步建立竞争优势;国际贸易局势不确定性的增强,也为企业的市场规划和业务发展带来了新的挑战。不排除未来存在新渠道、新市场开拓不达预期的可能性。”总的来说出海短期内难以成为营收主力。
募投项目进展追踪:35亿IPO资金项目三度延期,两项目未完工涉及7.49亿投资
除了业务层面的挑战,公牛集团IPO募投项目推进缓慢的问题也持续引发关注。2020年2月,公司登陆A股市场,IPO共募集资金35亿元,计划用于五大项目建设及补充流动资金。但自募集资金到位以来,募投项目已历经三次延期,截至2025年上半年,仍有两个项目尚未完工。
梳理延期历程可见,2022年12月,公司首次宣布延期,将“年产1.8亿套LED灯生产基地建设项目、研发中心及总部基地建设项目”“信息化建设项目”“渠道终端建设及品牌推广项目”的预定可使用状态延期至2025年2月;2023年12月,以“募投项目整体工程量较大,建设周期较长”为由,第二次延期,将“年产4.1亿套墙壁开关插座生产基地建设项目”预定可使用状态从2024年2月延期至2026年2月;2025年2月,第三次发布延期公告,称因“信息化建设项目”系统实施阶段需大量时间进行配置、测试、调试和优化,且为提升资金利用效率,将该项目预定可使用状态再次延期至2026年2月。
值得注意的是,截至2025年6月末,尚未完工的“年产4.1亿套墙壁开关插座生产基地建设项目”与“信息化建设项目”,投资总额分别为5.89亿元和1.6亿元,合计涉及7.49亿投资。相较于其余三个已结项、投资额均超7亿元的项目,这两个未完工项目规模相对较小,但推进进度仍未达预期,反映出公司在项目管理与执行层面存在一定短板。
(提醒:内容来自:公牛集团2025年半年报、东方财富网数据、公牛集团官网、公开新闻报道。文中观点仅供参考、不作为投资建议。)
尾声:
“ 对于公牛集团而言,2025年上半年的业绩表现,既是行业周期与市场竞争的客观结果,也暴露了企业在转型过程中的短板。未来,如何激活传统主业增长活力、加速新业务规模化落地、提升募投项目推进效率,将是公司突破发展瓶颈、实现稳健增长的关键所在,这不仅考验企业的战略定力什么叫配资炒股,更需要在执行层面拿出切实有效的解决方案。”